七绝•兀兀穷年
作者 拓跋元维
抽刀欲斩珠峰险,
策马将行蜀道难。
兀兀穷年情未变,
孜孜笃志意如磐。
这首七绝《兀兀穷年》充满了壮志与坚毅,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险,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。

兀兀穷年情未变
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:
“抽刀欲斩珠峰险”,首句以豪放的笔调开篇,描绘出诗人挥刀向险的英勇形象。珠峰,作为世界最高峰,象征着难以逾越的艰险和挑战。而诗人却“抽刀欲斩”,这种大无畏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跃然纸上,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志。
“策马将行蜀道难”,第二句借用李白的《蜀道难》中的意境,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再次强调了前行的路途之艰险。然而诗人却“策马将行”,毫无退缩之意,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令人敬佩。
“兀兀穷年情未变”,第三句中的“兀兀穷年”表达了诗人长年累月的坚持与执着,“情未变”则透露出诗人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始终如一的热情。无论岁月如何流转,诗人的初心不改,信念不变。
“孜孜笃志意如磐”,最后一句以“孜孜笃志”形容诗人勤勉不懈、专心致志地追求目标,“意如磐”则形象地比喻了诗人的意志之坚定,如磐石一般不可动摇。这既体现了诗人的决心,也展示了他的坚韧和毅力。
整体来看,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豪放的笔调,描绘了诗人在追求理想道路上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壮丽画卷。通过“抽刀斩峰”、“策马行难”、“情未变”和“意如磐”等意象,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、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励志之作,更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战歌,鼓舞着每一个读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都应保持初心、坚定信念、勇往直前。
《七绝•兀兀穷年》一诗不仅以其坚韧不拔的主题引人注目,更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到之处。以下是对该诗艺术性的赏析:
首先,该诗在选词用句上极为精炼。每句七个字,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。如“抽刀欲斩珠峰险”中的“抽刀”和“珠峰险”,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一幅英勇斗险的画面,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的决心。这种精练的用词,使得诗歌更加凝练、有力。
其次,该诗在修辞手法上也颇具匠心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、比喻等手法,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如“珠峰”和“蜀道”并非实指,而是象征着人生中的艰难险阻。而“意如磐”则通过比喻,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意志。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,使得诗歌更加生动、形象,易于引发读者的共鸣。
此外,该诗在结构布局上也十分讲究。四句诗,每句都紧扣主题,层层递进,形成了一个完整、严谨的艺术整体。首句以“抽刀斩峰”开篇,气势磅礴;次句以“策马行难”承接,展现了诗人的无畏精神;三句转折,强调“情未变”,凸显了诗人的执着与坚定;末句以“意如磐”作结,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。这种布局使得诗歌在结构上紧凑有序,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最后,该诗在音韵节奏上也颇具特色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平仄和押韵的规律,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,富有节奏感。如“险”、“难”、“变”、“磐”等韵脚的运用,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,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统一。
综上所述,《七绝•兀兀穷年》一诗在艺术性方面表现出色。诗人通过精练的用词、巧妙的修辞、严谨的结构布局以及和谐的音韵节奏等手法,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、勇往直前的诗人形象,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。
《七绝•兀兀穷年》这首诗不仅在意志表达上坚定而深沉,更在文学性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。以下是对该诗文学性的分析:
意象丰富,画面感强:诗中“抽刀欲斩珠峰险”与“策马将行蜀道难”两句,通过“珠峰”和“蜀道”两个具体的地理意象,以及“抽刀”和“策马”两个动作意象,构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。这些意象不仅具象地呈现了艰难险阻,还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,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。
情感真挚,感染力强:诗中的“情未变”和“意如磐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和不变的情感。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,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执着与坚毅,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。
语言凝练,意蕴深远: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,每句都饱含深意。如“兀兀穷年情未变”,仅用七个字就表达了诗人长年累月的坚持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。这种凝练的语言使得诗歌意蕴深远,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。
节奏鲜明,韵律和谐:作为七绝诗,它严格遵循了平仄和押韵的规则,使得整首诗读起来节奏鲜明,韵律和谐。这种音乐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朗读效果,也使得诗歌更加易于记忆和传播。
BBIN宝盈集团官网主题深刻,寓意广泛: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追求和理想,更在深层次上探讨了坚持与毅力对于人生的重要性。这种深刻的主题和广泛的寓意,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普遍性和社会意义。
综上所述,《七绝•兀兀穷年》在文学性方面表现出色,通过丰富的意象、真挚的情感、凝练的语言、鲜明的节奏以及深刻的主题,构建了一首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有哲理思考的佳作。
《七绝•兀兀穷年》这首诗中蕴含的哲理性非常深刻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坚韧不拔的毅力:
诗中“兀兀穷年情未变,孜孜笃志意如磐”传达了一种对目标持续追求的坚定态度。无论时间如何流转,困难和挑战如何层出不穷,诗人的情感和意志都如磐石般坚定不移。这体现了在人生的征途上,只有持之以恒、不懈努力,才能克服困难,实现目标。
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:
“抽刀欲斩珠峰险,策马将行蜀道难”描绘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无畏与勇敢。这里的“珠峰”和“蜀道”象征着生活中的各种困难,而“抽刀斩峰”与“策马行难”则展示了积极应对挑战的态度。这告诉我们,面对困难时,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不是逃避或退缩。
目标与信念的重要性:
整首诗都围绕着诗人的坚定信念和追求展开。无论遭遇多少挫折,诗人始终保持着对目标的执着追求。这强调了目标和信念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。只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,才能指引我们不断前行,实现自我价值。
逆境中的成长与磨砺:
诗中的艰难险阻不仅是挑战,也是成长的机会。通过克服这些困难,诗人得以磨砺自己的意志和能力,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。这体现了逆境中蕴含的成长力量,以及挑战对于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。
综上所述,《七绝•兀兀穷年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,传达了坚韧不拔的毅力、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、目标与信念的重要性以及逆境中的成长与磨砺等哲理性思考。这些哲理不仅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也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启示。
《七绝•兀兀穷年》这首诗的风格可以概括为豪放、坚毅而深沉。
首先,诗歌的意象选择和语言运用体现了其豪放的特点。如“抽刀欲斩珠峰险,策马将行蜀道难”,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豪迈的笔触,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。
其次,整首诗透露出坚毅的气质。无论是“抽刀斩峰”还是“策马行难”,都显示出一种不屈不挠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而“兀兀穷年情未变,孜孜笃志意如磐”更是强调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和毫不动摇的决心。
最后,诗歌也带有一种深沉的基调。诗人在表达其坚毅追求的同时,也透露出对人生路途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的深刻认识。这种深沉不仅体现在对人生不易的感慨上,还体现在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坚守中。
综上所述,这首诗的风格是豪放、坚毅而深沉的,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,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。
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平仄和押韵的逐句分析,以验证其是否符合七绝(平水韵)的要求:
七绝•兀兀穷年
抽刀欲斩珠峰险,(平平仄仄平平仄)
策马将行蜀道难。(仄仄平平仄仄平)
兀兀穷年情未变,(仄仄平平平仄仄)
孜孜笃志意如磐。(平平仄仄仄平平)
平仄分析:
第一句“抽刀欲斩珠峰险”,平仄格式为“平平仄仄平平仄”,符合七绝的首句平仄规律,且为仄起仄收。
第二句“策马将行蜀道难”,平仄格式为“仄仄平平仄仄平”,与第一句形成平仄对应,且为平起平收,符合律诗的平仄交替规律。
第三句“兀兀穷年情未变”,平仄格式为“仄仄平平平仄仄”,与第二句形成粘对,符合律诗的粘对规则。
第四句“孜孜笃志意如磐”,平仄格式为“平平仄仄仄平平”,与第三句形成平仄对应,且为平起平收,也符合律诗的平仄交替规律。
押韵分析:
这首诗的一、二、四句尾字“险”、“难”、“磐”均属于平水韵中的“十四盐”韵部,符合七绝的押韵要求。在七绝中,通常第一、二、四句押韵,第三句不押韵,这首诗正是如此。
综上所述,这首诗的平仄和押韵都符合七绝(平水韵)的要求。每句的平仄安排得当,整首诗读起来抑扬顿挫,有节奏感。同时,押韵也符合规则,使得整首诗在声韵上更加和谐悦耳。